字的含义

盾字的解释

  • 五行:
  • 康熙笔画:9
  • 拼音:dùn
  • 繁体:
  • 笔画:9
  • 部首:

盾字寓意

【盾】字寓意着保护、坚强、信仰等美好含义,是一种勇敢、坚毅、负责和决心的象征。用于起名时,可以表达人们对家人、朋友和社区的深深情感、责任和信任。

盾字解释

【盾】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,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;也指形的东西。

盾字诗词来源

【盾】来自唐诗:杜甫所著《赠郑十八贲(云安令)》心虽在朝谒,力与愿矛
来自宋词:刘克庄所著《满江红》磨鼻,一挥千纸,龙蛇犹湿。

盾字的字义

【盾】☆盾 <名>
☆(象形。小篆字形。上面象盾形,下面是“目”,表示以盾蔽目(身体)。本义:盾牌)
☆盾形的物品。如:银盾;金盾
☆盾牌
☆戴在手臂上或用柄握在手中的一块宽的护甲(如用金属、木头或皮革做的),过去一般在战场上或单人格斗中用以护身(如防矛、箭或剑刺)。比喻推托的借口

盾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
【盾】【唐韻】食尹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豎尹切,?犉上聲。【說文】瞂也,所以扞身蔽目,象形。【釋名】遯也。跪其後,避以隱遯也。【詩·秦風】龍盾之合。【傳】盾,干也。畫龍於盾,合而載之,以蔽車也。【左傳·定八年】虞人以鈹盾夾之。【周禮·夏官】司兵掌五盾。【註】干櫓之屬。【齊語】管子曰:制輕罪,贖以鞼盾一戟。【註】綴革有文,如繪也。【管子·幼官篇】兵尚脅盾。【註】署之于脅,故名。【宋史·兵農志】楊偕獻所製神盾。【元史·世祖紀】馬八國進銅盾。 又鉤盾,宦者近署。【前漢·昭帝紀】上耕于鉤盾弄田。 又官名。【唐書·百官志】鉤盾署令二人,掌供薪炭,鵝鴨,蒲藺,陂池,藪澤之物。 又星名。【史記·天官書】杓端外一星,爲盾天鋒。 又國名。【魏書·世祖紀】頞盾國獻獅子。 又言不相副曰矛盾。詳見矛字註。 又【集韻】庾準切【正韻】羽敏切,?音允。亦干也。 又中盾,太子詹事之屬。【前漢·班固敘傳】數遣中盾,請問近臣。【師古曰】盾,讀曰允。今作中允。 又【廣韻】徒損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杜本切【正韻】徒本切,?豚上聲。人名。晉卿趙盾。 【集韻】通作楯。別作?,非。

与盾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

与盾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