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的含义

格字的解释

  • 五行:
  • 康熙笔画:10
  • 拼音:ɡé
  • 繁体:
  • 笔画:10
  • 部首:

格字寓意

【格】字寓意丰富,可以表达坚持正义、纳祭之义、品高尚、排列有序、文学意义和军事意义等美好含义,是个不错的名字选择。

格字解释

【格】一般指品质,调,风,如不拘一;也指标准,法式。

格字诗词来源

【格】出自唐代秦韬玉的《贫女》:谁爱风流高调,共怜时世俭梳妆
出自清代龚自珍的《己亥杂诗·其二百二十》:我劝天公重抖擞,不拘一降人才
出自魏晋张华的《壮士篇》:人物禀常,有始必有终
出自南北朝鲍照的《芜城赋》:是以板筑雉堞之殷,井干烽橹之勤,高五岳,袤广三坟,崪若断岸,矗似长云

格字的字义

【格】☆格 <名>
☆(形声。从木,各声。本义:树木的长枝条)
☆引申为格子
☆栅栏
☆法式;标准;规格
☆条例;制度。
☆品格;格调。
☆箭靶子
☆博戏名。如: 格五(古代博戏名。棋类)
☆通“茖”。茖葱。山葱
☆通“落”(畬??))。村落
☆格 <动>
☆阻止;搁置
☆纠正,匡正
☆推究
☆量度;衡量。
☆击打;格斗
☆击杀;搏杀
☆抗拒;抗御
☆古书借“格”为“佫”。来到,到达
☆格 <形>
☆拘执。
☆被限制,受局限。
☆通“嘏”。大
☆格 <代>
☆[方]∶这;那。
☆语助词。的。
☆格 <象>
☆形容某些碰击、断裂声。如:格登(走路时脚踏地的声音);格剌子(角落;偏僻的地方);格支支(物体断裂、撞击、摩擦的声音);格喳(木棍断裂声)

格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
【格】【唐韻】古柏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各額切,?音隔。【說文】木長貌。【徐曰】樹高長枝爲格。 又至也。【書·堯典】格于上下。 又來也。【書·舜典】帝曰:格汝舜。 又感通。【書·說命】格于皇天。 又變革也。【書·益稷謨】格則承之庸之。 又格,窮究也。窮之而得亦曰格。【大學】致知在格物。又物格而後知至。 又法式。【禮·緇衣】言有物而行有格也。 又正也。【書·冏命】繩愆糾謬,格其非心。 又登也。【書·呂?】皆聽朕言,庶有格命。【疏】格命,謂登壽考者。 又牴牾曰格。【周語】穀洛鬭。韋昭云:二水格。 又頑梗不服也。【荀子·議兵篇】服者不禽,格者不赦。 又?也。【詩·魯頌】在泮獻馘。【鄭箋】馘謂所格者之左耳。 又舉持物也。【爾雅·釋訓】格格,舉也。 又?格也。凡書架、肉架皆曰格。【周禮·牛人註】挂肉格。 又敵也。【史記·張儀傳】驅羣羊攻猛虎,不格明矣。 又【爾雅·釋天】太歲在寅曰攝提格。 又【爾雅·釋詁】格,陞也。【方言】齊、魯曰?,梁、益曰格。 又標準也。【後漢·博奕傳】朝廷重其方格。 又格例。【唐書·裴光庭傳】吏部求人不以資考爲限,所獎拔惟其才,光庭懲之,乃爲循資格。 又【廣韻】度也,量也。 又姓。【統譜】漢格班。 又【唐韻】古落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葛鶴切,?音各。樹枝也。 又廢格,阻格也。【前漢·梁孝王傳】袁盎有所關說,大后議格。 又格五,角戲也。【前漢·吾丘壽王傳】以善格五召待詔。 又杙也。亦以杙格獸也。【莊子·胠篋篇】削格羅落?罘之知多,則獸亂于澤。【左思·吳都賦】峭格周施。 又扞格,不相入也。【禮·學記】發然後禁,則扞格而不勝。【註】格,胡客反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歷各切,音洛。籬落也。【前漢·鼂錯傳】謂之虎落。【揚雄·羽獵賦】謂之虎路。通作格。 又【類篇】曷各切,音鶴。格澤,妖星也。見【史記·天官書】。
考證:〔【書·冋命】繩愆糾繆。〕 謹照原文冋改冏。繆改謬。

与格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

与格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