箸字的含义
箸字的解释
箸
- 五行:木
- 康熙笔画:15
- 拼音:zhù
- 繁体:筯
- 笔画:14
- 部首:竹
箸字寓意
【箸】箸这个字寓意着享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,传承文化和弘扬优秀品质,同时也代表着合作共赢和和谐相处。其在起名时可以体现出这些美好的寓意。
箸字解释
【箸】
箸字诗词来源
【箸】出自唐代李白的《行路难·其一》:(羞通:馐;直通:值)停杯投箸不能食,拔剑四顾心茫然
出自魏晋曹植的《仙人篇》:仙人揽六箸,对博太山隅
出自唐代李白的《行路难三首》:停杯投箸不能食,拔剑四顾心茫然
出自魏晋曹植的《仙人篇》:仙人揽六箸,对博太山隅
出自唐代李白的《行路难三首》:停杯投箸不能食,拔剑四顾心茫然
箸字的字义
【箸】☆箸 <名>
☆(形声。从竹,者声。本义:筷子。又作“筯”) 同本义
☆箸 <动>
☆通“著”。显明;显示
☆及稍定汉诸仪法,皆叔孙生为太常所论著也。--《史记》
☆又如:箸录(记载;记录);箸论(著作,论述);箸撰(撰述;写成的作品)
☆(形声。从竹,者声。本义:筷子。又作“筯”) 同本义
☆箸 <动>
☆通“著”。显明;显示
☆及稍定汉诸仪法,皆叔孙生为太常所论著也。--《史记》
☆又如:箸录(记载;记录);箸论(著作,论述);箸撰(撰述;写成的作品)
箸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【箸】〔古文〕?【廣韻】遲倨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遲據切【正韻】治據切,?音宁。匙箸,飯具。【禮·曲禮】飯黍毋以箸。【史記註】箸卽筯也。 又與櫡同。【史記·絳侯世家】景帝召條侯食,獨置大胾,無切肉,又不置櫡。【註】櫡,《漢書》作箸,食所用也。【嶺表錄】南海岸邊沙中生沙箸,一名越王竹,相傳越王棄餘算而生,若細荻,高尺餘,春吐苗,箕心茗骨,靑而且勁。南海人愛其色,以爲酒籌。凡欲採者,須輕步向前拔之,聞行聲,遽縮入沙中不可得。 又【集韻】陟略切【正韻】直略切,?音著。被服也。一曰附也,黏也。【戰國策】智伯曰:兵箸晉陽三年矣。【註】箸,言附其城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?同著。【列子·仲尼篇】形物其箸。【註】形物,猶事理也。事理自明,非我之功也。 又與宁同,門屛閒也。【周語】大夫日恪位箸以儆其官。